“激活”与“吸纳”的互动——走向协商民主的中国社会治理模式

被引:59
作者
姚远 [1 ]
任羽中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协商民主; 公共社会; 激活; 吸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的社会治理存在一种双向互动:公共社会的新力量通过国家提供的政治参与的法理基础和制度空间,不断"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从而有效参与治理;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新社会力量进行"吸纳",达成有序治理。"激活"与"吸纳"的互动,本质是通过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通过日常的协商实现良善的社会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民主政治”的古典内涵及其现代演变 [J].
张凤阳 .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1, (04) :13-18
[2]   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J].
王绍光 .
学习月刊, 2009, (23) :16-17
[3]   从对抗到和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两次转轨 [J].
闾小波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3) :100-107
[4]   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J].
王绍光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95-112
[5]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 [J].
俞可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03) :5-17+159
[6]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86-99+207
[7]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 [J].
何增科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0, (01) :27-32
[8]   治理和善治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 (05) :37-41
[9]   “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J].
唐士其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6) :66-73+128
[10]  
谁统治[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达尔,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