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印度洋地区的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岩石圈构造

被引:3
作者
陈胜早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均衡大地水准面; 岩石圈构造; 青藏高原—北印度洋;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92.04.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青藏—北印度洋地区的均衡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岩石圈构造特点.讨论了印度,青藏碰撞的俯冲机制及青藏高原隆起的成因问题。由Airy和Pratt两种均衡模型能得到可以比较的大地水准面异量级,在大陆区域更相接近.用180阶减20阶大地水准面同异常反演出的地壳密度分布.呈南北向正负交替和东西展布的波状特征.表明与岩石圈物质水平运动的挤压—松弛(或拉伸)作用有关.在此水平运动背景上,Airy型补偿原理可被重新描述为正、负垂直密度矩相抵销.岩石圈厚度由洋向陆从60km左右增加到青藏高原中部约110—130km。局部达140km.喜马拉雅带是深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异常的转换过渡带、其碰撞机制显俯冲—逆掩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67 / 3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2]   中国大陆和边缘海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J].
宋仲和 ;
安昌强 ;
陈立华 ;
仇志荣 .
地震学报, 1986, (03) :26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