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15
作者
王中国 [1 ,2 ]
张继红 [3 ]
张志明 [3 ]
李旭东 [2 ]
赵倩倩 [2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3]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 二元复合体系; 交替注入; 驱油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物驱后凝胶体系与二元复合体系(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万的聚合物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凝胶与二元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阶段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该技术可以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储备.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100+7 +1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热敏可逆凝胶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J].
杨立军 ;
喜恒坤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1, (03) :55-59+117
[2]   二元复合体系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实验 [J].
马宝东 ;
高宝玉 ;
卢磊 ;
张永强 .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 29 (12) :10-12
[3]   柠檬酸铝的合成与HPAM/柠檬酸铝弱凝胶体系的配制 [J].
陈刚 ;
汤颖 ;
张洁 ;
徐家业 .
钻采工艺, 2010, 33 (05) :89-92+141
[4]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成因模式研究 [J].
杜庆军 ;
侯健 ;
徐耀东 ;
束青林 ;
张本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3) :107-111+195
[5]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J].
张继红 ;
董欣 ;
叶银珠 ;
杨生 ;
王亚楠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02) :85-88+129
[6]   聚驱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J].
夏惠芬 ;
蒋莹 ;
王刚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45-49+110
[7]   多段塞平行聚能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实验研究 [J].
李鹏华 ;
李兆敏 ;
赵金省 ;
李宾飞 ;
李鹏春 .
石油学报, 2010, 31 (01) :110-113
[8]   二类油层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及其机理 [J].
牛丽伟 ;
卢祥国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 (04) :44-52+141
[9]   聚驱后阳离子变形虫颗粒类调剖剂效果评价 [J].
周万富 ;
张士诚 ;
李国 ;
周世杰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 (04) :53-57+141
[10]   高温油藏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室内研究 [J].
沈伟成 ;
贾大雷 ;
陶亚婵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 (04) :136-13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