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植物对小菜蛾田间种群抗药性衰退及其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魏辉 [1 ]
赵士熙 [2 ]
胡进锋 [2 ]
占志雄 [1 ]
吴玮 [1 ]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小菜蛾; 寄主植物; 抗性衰退;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81.4 [];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通过毒力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探讨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DC)、芥兰(B.alboglabraBailey)、上海青[B.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 ak ino]、甘蓝(B.oleraceaKale)等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抗药性衰退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小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脱离选择压力的条件下,用花椰菜饲养4代后,小菜蛾对氯氰菊酯、杀虫双、灭多威、杀灭菊酯、毒死蜱、辛硫磷、甲胺磷抗性水平较快下降,抗性衰退比达1.65-3.68,而对阿维菌素、氟虫腈、虫螨腈、氟啶脲和刺糖菌素的敏感性变化相对较小,抗性衰退比为0.90-1.19.小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4代后对甲胺磷敏感性变化显著,以取食上海青的小菜蛾种群最为敏感,其次为取食芥兰、甘蓝和花椰菜的种群,F1代与F5代的LC50比值分别为3.68、4.43、5.18、7.70.衰退过程中,不同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均有所下降,F5代各种群间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而羧酸酯酶比活力间则有显著差异,比活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花椰菜、芥蓝、甘监、上海青的小菜蛾种群,F1代与F5代活力比值分别为1.72、1.90、2.70、5.14;F1种群的米氏常数(Km)值明显高于F5种群,为F5种群的1.61-2.10倍,而F5代各种群变化不大,F1代种群的最大反应速率Vm ax与F5各种群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对小菜蛾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的研究 [J].
魏辉 ;
侯有明 ;
杨广 ;
尤民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73-476
[2]   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的选择毒力 [J].
胡进锋 ;
赵士熙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4) :443-446
[3]   植物保护剂与植物免害工程——异源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J].
庞雄飞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02) :28-32
[4]  
Biochemical detoxica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ial tiger swallowtail tolerance to phenolic glycosides[J] . R. L. Lindroth.Oecologia . 19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