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并罚数罪研究

被引:7
作者
王明辉 [1 ,2 ]
唐煜枫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2]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3] 辽宁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并罚数罪; 犯罪非价内涵; 想象竞合犯; 牵连犯; 连续犯;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1.011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由于行为具备数个犯罪非价内涵,想象竞合犯、牵连犯和连续犯在罪数上应定位为数罪。对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非并罚的实质根据是行为人刑事责任的降低,对连续犯非并罚的实质根据则是出于对诉讼经济的考量。在认定非并罚数罪的主要特征时,对"同一行为"应从自然重合与规范限定两个层面进行判断,对"牵连关系"则应从行为人所认识的、数行为在经验法则上所具有的通常伴随关系方面进行判断。鉴于我国对同种数罪不实行并罚的现实状况,我国刑法中应弃用连续犯的概念,以彻底解决其可能带来的程序繁琐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刑法竞合论.[M].柯耀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罪数理论之研究.[M].甘添贵;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韩国刑法总论.[M].金日秀; 涂辅鹤;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  
日本刑法总论.[M].(日) 西田典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刑法概说.[M].(日) 大塚仁;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刑法总论.[M].(日)大谷实著;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
[8]  
比较刑法原理.[M].马克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9]  
刑法原理.[M].韩忠谟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0]  
罪数形态论.[M].吴振兴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