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构造制约附视频

被引:60
作者
王德滋,赵广涛,邱检生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青岛海洋大学矿物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A型花岗岩,构造制约,晚中生代,中国东部;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5.02.002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沿中国东部出露一条晚中生代巨型A型花岗岩带。根据时、空分布特点,可将其肢解为两期五带:第一期成岩时代为135~100Ma,包括下扬子带、苏鲁带、山海关带和碾子山带;第二期成岩时代为100~70Ma,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闽浙带。它们不仅表现出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而且在岩体侵位形态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研究表明:第一期A型花岗岩产于东亚具有宽广剪切活动带的活动大陆边缘(160~100Ma),其形成与大陆边缘内部的剪切挤压陆一陆碰撞造山带有关,并受压剪应力背景下转换拉张的制约,岩浆定位于被拉长的P剪切拉伸桥及P、R、T三组剪切交汇的拉张塌陷处;第二期A型花岗岩产于斜向俯冲边缘(10~70Ma)外侧增生地体拼贴带中,其形成与库拉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导致的弧后扩张有关,岩浆定位于地壳差异升降之陷落处。此外,拉张背景下的拉张程度可能是制约A型花岗岩形成并影响岩浆性质、侵位方式等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