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被引:5
作者
韩凤朋
郑继勇
张兴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壤污染; 泥沙污染; 水体污染; 非点源污染;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6.08.016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黄河泥沙对水质参数影响的研究 [J].
李怡庭 ;
张曙光 ;
李淑贞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3, (01) :11-13+34
[2]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J].
胡雪涛 ;
陈吉宁 ;
张天柱 .
环境科学, 2002, (03) :124-128
[3]   侵蚀泥沙、有机质和全氮富集规律研究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541-544
[4]   土壤氮素及其环境效应 [J].
陈刚才 ;
甘露 ;
王仕禄 ;
万国江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1) :63-67
[5]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素流失规律 [J].
张兴昌 ;
邵明安 .
地理学报, 2000, (05) :617-626
[6]   不同土壤颗粒组成在水蚀过程中的流失规律 [J].
张兴昌 ;
刘国彬 ;
刘文兆 .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03) :55-58
[7]  
尿素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转化及对地下水的污染[J]. 姜翠玲,夏自强,刘凌.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7(S1)
[9]   土壤氮素反硝化过程研究进展 [J].
华珞 .
核农学通报, 1997, (03) :45-47
[10]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例 [J].
李怀恩 ;
沈晋 ;
刘玉生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2)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