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区和多元数据的青藏高原温泉区域多年冻土分布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秀敏 [1 ,2 ]
盛煜 [1 ]
赵林 [3 ]
吴吉春 [1 ]
陈继 [1 ]
杜二计 [3 ]
游艳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冻土分布; 分区; 多元数据; 温泉区域;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12.013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以野外勘探、室内理论分析与建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数字高程模型(GDEM)和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坡向对多年冻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针对青藏高原温泉区域地形的复杂性,基于分区的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平原区和山区两个地形区。对于平原区来说,考虑到苦海湖泊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将苦海滩地单独划出并采用专家知识完成冻土制图,其余平原区采用建立的地温模型进行冻土制图;对于山区来说,通过定量化研究坡向对冻土地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坡向调整作用下的地温模型,应用此模型完成了山区的冻土分布图。以地温作为冻土类型划分的依据,分析了研究区域冻土的空间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的分布面积为1 681.4km2,占整个区域的66.7%,其中,过渡型和亚稳定型多年冻土为主要多年冻土类型,两者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0.8%,其次为不稳定型多年冻土(11.4%),稳定型和极稳定型多年冻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小(4.4%和0.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冻土地温逐渐降低,冻土类型依次经历季节冻土-不稳定型多年冻土-过渡型多年冻土-亚稳定型多年冻土-稳定型多年冻土-极稳定型多年冻土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13 / 15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冻土地基与工程建筑.[M].吴紫汪;刘永智著;.海洋出版社.2005,
[2]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美)Kang-tsungChang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
[3]  
中国冻土.[M].周幼吾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4]   青海省柴达尔—木里地区道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模拟 [J].
李静 ;
盛煜 ;
陈继 ;
吴吉春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9) :1100-1106
[5]   基于GIS的疏勒河流域上游多年冻土分布特征 [J].
盛煜 ;
李静 ;
吴吉春 ;
叶柏生 ;
王杰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39 (01) :32-39
[6]   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阴阳坡温度及变形差异分析 [J].
丑亚玲 ;
盛煜 ;
韦振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9) :1896-1903
[7]   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特征 [J].
金会军 ;
王绍令 ;
吕兰芝 ;
于少鹏 .
地理科学, 2009, 29 (02) :223-228
[8]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辨识 [J].
张国胜 ;
李林 ;
汪青春 ;
王振宇 ;
朱西德 .
地理科学, 2007, (03) :337-341
[9]   青藏高原冻土区冻土与植被的关系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 [J].
王根绪 ;
李元首 ;
吴青柏 ;
王一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8) :743-754
[10]   长江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沈永平 .
山地学报, 2004, (03) :27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