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小麦F1F2代籽粒醇溶蛋白遗传分析
被引:2
作者
:
晏月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晏月明
刘广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刘广田
S.Prodanovi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S.Prodanovic
D.Zori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D.Zoric
B.Jovanovi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B.Jovanovic
G.Surlan-Mominovi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G.Surlan-Mominovic
S.Pavlovic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S.Pavlovic
机构
: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2]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农学院
[3]
南斯拉夫农业研究所
来源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年
/ 05期
关键词
:
蛋白;电泳;遗传分析;小麦/醇溶蛋白;
D O I
:
10.13718/j.cnki.xdzk.1997.05.001
中图分类号
:
S512.103.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表征4个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组成,并分析其F1,F2代20个醇溶蛋白组分(带)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呈共显性遗传,在20个组分中,16个组分由1个显性基因支配,2个组分则受控于2个独立基因,其余2个微小组分,由于在电泳谱上难以准确辨认,其遗传模式未能确定。有5对醇溶蛋白组分是共同遗传,表明每组组分由紧密连锁基因控制。另外,7对醇溶蛋白组分或组分群分别由等位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支配。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