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制度的解读与重构——以和谐社会为背景的思考

被引:11
作者
肖敏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亲亲相隐; 义务冲突; 期待可能性;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07.05.006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我国的亲亲相隐制度源于儒家思想,其合理性基础是人性的根本需求。当行为人面临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冲突时,法律是不能强人所难的。顺应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解读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价值蕴涵,并借鉴国外刑事法的相关规定,重构亲亲相隐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犯罪与刑罚.[M].(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著;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2]  
哲学的伦理学.[M].(美)彼彻姆(Beauchamp;T.L.)著;雷克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  
新犯罪学.[M].(美)昆尼(Quinney;R.);(美)威尔德曼(Wildeman;J.)著;陈兴良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4]   本源、价值与借鉴——评期待可能性理论 [J].
唐稷尧 ;
詹坚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6) :49-56
[6]   义务冲突下的正确选择 [J].
李兰英 .
法学评论, 2002, (02)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