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表现好吗?——基于国际与中国的实证分析

被引:5
作者
陈忠阳
刘志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关键词
逆周期资本缓冲; 挂钩变量; 顺周期效应; 宏观审慎监管;
D O I
10.15939/j.jujsse.2014.03.018
中图分类号
F831 [世界金融、银行]; F832.5 [金融市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商业银行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国际监管界的共识。BaselⅢ提出了基于变量"信贷/GDP"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机制。BaselⅢ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机制与预期差距很大,集中表现在"信贷/GDP缺口"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且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变化这一最重要的现实情况。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息,对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应该结合经济基本面来进行整体设计,而不应仅仅依据BaselⅢ的指导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7+172 +17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构建逆周期金融监管体系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J].
李志辉 ;
王颖 .
高校理论战线, 2012, (06) :13-16
[2]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金融体系应用的实证研究 [J].
杨柳 ;
李力 ;
韩梦瑶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5) :34-40
[3]   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预警体系构建探析 [J].
陆岷峰 ;
葛虎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1 (07) :59-63+70
[4]   巴塞尔委员会逆周期资本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J].
李文泓 ;
罗猛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06)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