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主力油层(侏罗纪延安统延10砂层组)在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史。作者认为:1.成岩作用改造砂层(岩)的过程,也是改造砂层(岩)中孔隙的过程,砂层(岩)中孔隙的演化史是原生孔隙不断消失和次生孔隙不断形成和消失的过程。2.石英砂屑岩(Quartz arenite)的孔隙度降低,主要是成岩期自生矿物在砂岩孔隙中的沉淀作用造成的;含柔性碎屑组分多的砂屑岩,其孔隙度的降低主要是成岩期的压实作用造成的。3.砂岩中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在成岩期的溶解作用,能产生可观的次生溶孔。本区延(?)砂层组中的次生溶孔主要发育在富含长石的砂屑岩中。此外,还有受力破碎产生的裂隙孔和某些砂岩组分脱水产生的收缩孔等次生孔隙。4.延10砂层组中的次生溶孔,形成于沉积物已固结成岩的阶段。紧邻延(?)砂层组之上的煤系地层和其下的三叠纪延长统泥质岩中有机质,在埋藏成岩热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地层水的 PH 值降低成为酸性水,这些水进入砂岩中,使其中的长石被溶蚀和高岭土化,从而产生了次生溶孔。5.受沉积物源控制的砂岩碎屑组分,对砂岩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可以在查明沉积物源的基础上,预测砂岩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有利分布区.6.本区延10砂层组的某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