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与趋势(英文)

被引:15
作者
谢高地 [1 ]
曹淑艳 [1 ,2 ]
鲁春霞 [1 ]
张昌顺 [1 ]
肖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 ; 020106 ;
摘要
生态补偿的内涵在国际上指的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在国内一般被认为是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对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确保生态服务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生态补偿的财税机制主要包括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场化模式三大类。通过总结我国生态补偿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草原生态补偿制度、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等构成的生态补偿制度框架。在该制度框架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根本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今后生态补偿的发展趋势有:(1)生态补偿投入力度的增强;(2)政府责任的强化;(3)补偿方式的多元化发展;(4)制度体系建立。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春腊 ;
刘卫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7) :1091-1104
[2]   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与补偿模式研究——基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 [J].
王军锋 ;
侯超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2) :23-29
[3]   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 [J].
欧阳志云 ;
郑华 ;
岳平 .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686-692
[4]   草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J].
刘兴元 .
草业科学, 2012, 29 (02) :306-313
[5]   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J].
李文华 ;
刘某承 .
资源科学, 2010, 32 (05) :791-796
[6]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J].
庄国泰,高鹏,王学军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6) :413-418
[7]  
Growth in global materials use, GDP and popul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J] . Fridolin Krausmann,Simone Gingrich,Nina Eisenmenger,Karl-Heinz Erb,Helmut Haberl,Marina Fischer-Kowalski.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