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瓶颈探析

被引:14
作者
王琴 [1 ,2 ]
机构
[1] 武汉工业学院思政课部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民工荒”; 刘易斯拐点; 制度改革;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4.211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通过阐述二元经济理论的三阶段特性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并将"刘易斯拐点"的重要评判标准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政府外在干预的结果,我国的人口红利并未结束,这些现象与"刘易斯拐点"理论相违背,从而证实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造成我国"民工荒"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现状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果;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三是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性障碍的结果。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目标,必须从宏观层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消除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引用
收藏
页码:19739 / 19741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