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锥形孔微穿孔板结构

被引:7
作者
王静云
常安定
徐春龙
周秀秀
王久杰
机构
[1] 长安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锥形孔微穿孔板; 吸声性能; 粒子群优化; 结构参数;
D O I
10.15983/j.cnki.jsnu.2014.02.021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为了改善传统厚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用锥形孔代替圆柱形孔,提出锥形孔微穿孔板结构.在锥形孔微穿孔板结构的确定方法上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分别对其进行单参数及双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经单参数优化后的锥形孔微穿孔板较相同厚度的传统厚微穿孔板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最大吸声系数明显增大;经双参数优化后的结构,不仅可以增大其最大吸声系数,而且能够保持原有共振频率不变,从而为锥形孔微穿孔板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设计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孔截面变化对厚微穿孔板吸声性能的影响附视频 [J].
何立燕 ;
扈西枝 ;
陈挺 .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 (01) :141-144
[2]   变截面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研究 [J].
卢伟健 ;
张斌 ;
李孝宽 .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9, (02) :147-150
[3]   基于MATLAB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J].
肖启敏 ;
刘力伟 .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8, (06) :18-19
[4]   遗传算法在双层微穿孔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J].
隋林强 ;
赵晓丹 ;
祝瑞银 .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6, (02) :49-52
[5]   微穿孔板结构的设计 [J].
马大猷 .
声学学报, 1988, (03) :174-180
[6]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和设计 [J].
马大猷 .
中国科学, 1975, (01) :38-50
[7]  
粒子群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 刘衍民.山东师范大学. 2011
[8]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及其并联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分析[D]. 高俊宏.太原理工大学. 2008
[9]   Optimization of multiple-layer microperforated panels by simulated annealing [J].
Ruiz, Heidi ;
Cobo, Pedro ;
Jacobsen, Finn .
APPLIED ACOUSTICS, 2011, 72 (10) :772-776
[10]  
A pilot study on improving the absorptivity of a thick microperforated panel absorber[J] . Kimihiro Sakagami,Masayuki Morimoto,Motoki Yairi,Atsuo Minemura. Applied Acoustics .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