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民意引导的体系性解释

被引:9
作者
袁彬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死刑民意; 马歇尔假说; 两极化效应; 反弹效应; 知识报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民众对死刑的支持与民众的死刑知识水平呈反比例关系,民众的死刑知识越丰富就越会反对死刑,不过基于报应原因而支持死刑的观念将不会因为死刑知识的增加而改变。死刑知识对死刑民意的影响受知识类型的制约,而导致死刑立场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因素是无辜者被执行死刑的知识。已经改变的死刑民意会在"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出现一定的反弹,回到他们最初的、没有接受死刑知识之前的状态。死刑民意的引导应当综合运用知识和情感的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死刑废除与民意关系之审视 [J].
孙国祥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2) :94-99
[2]   论我国死刑改革的罪刑选择及民意引导——基于死刑民意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 [J].
贺志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 (01) :110-117
[3]   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 [J].
孙笑侠 ;
熊静波 .
政法论坛, 2005, (05) :49-58
[4]   死刑实证研究之死刑观的调查报告 [J].
贾宇 .
法学评论, 2005, (03) :20-33
[5]   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社会态度改变的研究述评附视频 [J].
植凤英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03-107
[6]   死刑判决与美国最高法院内部的死刑之争 [J].
刘德祥,龚秀荣 .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 (04) :23-24+33
[7]  
司法错误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美) 福斯特, 2007
[8]  
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李洁, 2007
[9]  
理想与现实[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康均心著, 2005
[10]  
刑法专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铭暄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