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电变化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许能贵
汪克明
王月兰
马勤耘
杨帆
周逸平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脑电图;针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形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反映脑缺血、缺氧及脑功能的灵敏的脑电图为指标,观察电针督脉“大椎”、“百会”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前、后脑电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轻度麻醉下,正常大鼠两侧额顶区脑电图基本是对称的,幅值、频率和波形基本相等、相似。用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后,损伤侧脑电较阻断前和对侧健侧相比,脑电幅值明显下降,为原水平30%~50%(P<0.01)。在15例中,Ⅱ级抑制者6例,Ⅲ级抑制者9例,频率略减慢,两侧频率差>1.5次/s,波形出现手套样式棘慢波,调幅差。电针督脉“大椎”、“百会”穴,分别在阻断后10、60、120、240min时程与电针前脑电幅值相比,脑电幅值增加,抑制明显减弱,频率略有增加,原缺血引起的棘慢波减少,调幅改善,出现节律规则的梭形波。随着阻断时间延长,电针对脑电幅值增加也增加,部分大鼠在阻断24、48h的脑电幅值变化由Ⅲ级抑制变为Ⅱ级抑制,Ⅱ级抑制变为接近正常。说明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进一步从实验论证了针刺对临床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组氨酸对光化学诱导的血栓性局部脑缺血的防治效应 [J].
李树清 ;
韩红 ;
何洁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5, (03) :291-295
[2]   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J].
马秀玲 ;
杨甲三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5, (05) :28-30
[3]   脑梗塞后遗症的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效(附32例观察) [J].
郭成杰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4, (06) :360-361
[4]   针刺颈交感神经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120例 [J].
周裕民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 (07) :421-422
[5]  
实验针灸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文注, 1994
[6]  
实用神经病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史玉泉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