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研究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被引:6
作者
张红霞
机构
[1]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教育研究范式; 知识论; 自然主义教育; 需求; 自然教育; 封建制社会; 封建社会; 全球化背景; 经验主义传统; 杜威; 文化素质教育;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1.03.014
中图分类号
G40-03 [教育科学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社会科学是西方近代工业化过程带来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科学一个分支的教育学当然也是如此。19世纪初,赫尔巴特为教育现象的解释找到了心理学的基础,对延用几千年的文学叙事和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20世纪初,杜威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育实验和哲学探索,提出"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全新教育理论体系,使教育学超越了心理学框架,回归到产生它的社会实践、甚至大自然中去。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从知识论到教学论都与西方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科学思想传统和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逻辑一致,由此推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学生、教材和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 [J].
文东茅 ;
沈文钦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 8 (04) :65-74+189
[2]   复兴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应对青少年文化认同危机 [J].
张红霞 .
社会科学, 2010, (10) :66-73+189
[3]   康德的“批判哲学”与“形而上学” [J].
叶秀山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7 (05) :61-74+159
[4]   亚洲大学的崛起 [J].
理查德·莱文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 31 (02) :1-7
[5]   坚持“以人为本” 走素质教育之路 [J].
杨叔子 ;
余东升 .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07) :4-6
[6]   高校德育主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及其文化解析 [J].
李英林 .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03) :262-265
[7]   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冲突及效应分析 [J].
彭忠秋 ;
李仲伟 ;
李正辉 .
理论与当代, 2007, (11) :35-37
[8]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J].
王义遒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3) :2-8+188
[9]   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J].
张岂之 .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04) :2-4+14
[10]   似曾相识燕归来——评《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 [J].
朱九思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4, (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