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创新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11
作者
陈晶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1988~2008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据,采用GIS分析技术,对我国内地31个省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描绘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大致的空间演化过程。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特征已逐渐从单极化的点状发展向沿海区域分散化的线面发展转变,但是创新进步集团与落后集团之间的差距在加大。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2008年的创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的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对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刻画出我国内地省域目前的区域创新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对区域创新活动及空间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创新综合投入水平,我国区域创新综合实力的地域差异较为鲜明,沿海化特征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因素分析与聚类研究——兼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因素分析替代方法 [J].
周立 ;
吴玉鸣 .
中国软科学, 2006, (08) :96-103
[2]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 [J].
柳卸林 ;
胡志坚 .
科学学研究, 2002, (05) :550-556
[3]   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研究 [J].
游光荣 ;
狄承锋 .
中国软科学, 2001, (01) :66-70
[4]  
经济周期循环论[M]. 中国长安出版社 , (美) 熊彼特, 2009
[5]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GROWTH-RATES [J].
FAGERBERG, J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4, 32 (03) :1147-1175
[6]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Patent Activitie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ustria[J] . Manfred M. Fischer,Josef Frohlich,Helmut Gassler.Regional Studies . 1994 (1)
[7]   ENDOGENOUS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OF GROWTH [J].
GROSSMAN, GM ;
HELPMAN, E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4, 8 (01) :23-44
[8]  
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A Survey[J] . Zvi Grilich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