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诱变育种甜椒品系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6
作者
杨群 [1 ]
王怡林 [1 ]
杨爱明 [2 ]
杨德 [3 ]
机构
[1] 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2] 云南大学实验中心
[3]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关键词
航天诱变; 甜椒种子; 红外光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1.3 [辣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航天诱变育种甜椒品系种子和一般大田生产的甜椒品种种子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了它们红外光谱的异同。甜椒种子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的吸收带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带组成。航天育种的两个甜椒品系种子(SP11和SP18)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的峰位、峰形与普通甜椒品系种子相同,表明经航天诱变的甜椒其主要化学成分和基本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太空甜椒种子,在2854,1652,1542以及1160~1062cm-1范围内的吸收都较普通甜椒种子增加。2855cm-1峰是CH2—伸缩振动,1652cm-1处的吸收峰为酰胺Ⅰ带,是C O的伸缩振动峰,1542cm-1的吸收峰是酰胺Ⅱ带,是N—H的弯曲振动和C—N的伸缩振动,1160cm-1处的峰可能为碳水化合物的C—O的伸缩振动引起。表明航天诱变使甜椒种子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438 / 44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酯化前后酵母菌的红外光谱比较 [J].
韩润平 ;
鲍改玲 ;
朱路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07) :820-822
[2]   中国的航天育种 [J].
沈桂芳 ;
倪丕冲 ;
孙丙耀 .
世界农业, 2002, (01) :37-40
[3]  
宁永成编著.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陈允魁编著.红外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