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机理与趋势
被引:17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聂振龙
申建梅
李惠娣
王金哲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2] 河海大学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5] 江苏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6] 河北石家庄
[7]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
地面沉降机理;
动因与阶段性;
趋势;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5.01.004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采量占该地区供水总水量的60%以上。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均超过500亿m3。该区也是山前拦蓄地表径流最高的地区,大小水库达1820多座,拦蓄能力320亿m3,控制山区流域面积近90%。在地下水补给源减少与大规模超采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平原区河流干涸、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同时诱发了含水层之间强越流渗透以求动力场平衡问题,第四系松散地层出现垂向压密而导致地层塑性变形。在滨海平原区,区域性地层垂向压密变形存在缓慢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面沉降致灾过程至少存在3个阶段,即自然沉降机制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以及快速衰变破坏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是采取措施减灾最佳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