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黔东寒武纪深水碳酸盐重力沉积

被引:4
作者
高振中
段太忠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岩矿教研室
关键词
碎屑流; 砾屑灰岩; 碳酸盐; 碳化合物; 重力流沉积; 浊流沉积; 颗粒流沉积; 浊积岩; 黔东; 寒武纪; 湘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湘黔边境地区位于江南寒武纪边缘海盆和扬子碳酸盐台地的接壤地带。自早寒武世清虚洞期起,湘黔地区碳酸盐沉积相带发育良好而完整。从贵州中部至湖南中部依次发育台地蒸发相、局限海台地相、开阔海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生物礁相、斜坡相、盆地边缘相和盆地平原相。台地边缘带是重力沉积的主要物源区。台地边缘浅滩相主要发育亮晶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生物屑灰(云)岩。台地边缘的兰绿藻礁具有完整的礁组合。礁核主要由表附藻骨架灰岩构成,次为葛万藻粘结岩、纤状藻障积岩等。礁前塌积带由粗砾至巨砾级的礁角砾、生物屑和灰泥组成。礁后带主要为暗色泥晶灰(云)岩、藻屑灰(云)岩,鸟眼构造发育。由于台地边缘的快速堆积及其向海推进而造成的不稳定性,是导致大规模重力沉积的基本因素。斜坡带和盆地边缘发育有类型繁多的重力再沉积碳酸盐岩。即①重力流沉积,包括a.碎屑流,b.浊流及c.颗粒流沉积;②孤立岩块;③滑塌沉积。它们在中、上寒武统各组段地层中普遍发育,其累积厚度超过400米。重力沉积与以纹层状碳酵盐岩为主的垂直降落沉积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组合。在各类重力沉积中,以碎屑流和浊流发育最好。碎屑流砾屑灰岩多属斜坡带的水道充填沉积,呈北西—南东向的带状分布。向盆地边缘方向,其层数、单层厚度和粒度均明显减小,但分布范围有所加宽,趋近于呈席状分布。本区低密度浊流和高密度浊流均甚发育。低密度浊流沉积的单层薄(<10厘米)、粒度细,以均匀递变的粒序层和鲍马序列发育为特征,在斜坡下部和盆地边缘广泛分布;高密度浊流沉积单层厚度大(>20厘米)、粒度粗(可达中砾级),以具粗尾递变和发育中~大型交错层为特征,并多构成“似鲍马序列”,其分布主要限于斜坡水道内。本区的颗粒流沉积具有三层结构:下部的反粒序段、中部的块状段和上部的正粒序段,其重要性远逊于浊流和碎屑流。孤立岩块是来自台地边缘的巨大的礁灰岩块体,四周为暗色纹层状灰岩所包围,主要分布于斜坡中部。本区还发育由①弯曲纹层、②同生褶皱、③原生错断、④滑塌角砾岩构成的完整的滑塌沉积系列、它是斜坡带的可靠相标志。碎屑流沉积的粒度概率曲线为下陡上缓的两段式或平缓的一段式,浊流以较陡的一段式为主,颗粒流则以下级上陡的两段式为特征。粒度参数离散图可将碎屑流与另两类重力流沉积区分开来;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所得的因子载荷图则能较好地将碎屑流、浊流、颗粒流三类沉积物相互区分开。在CM图上,不仅三类重力流沉积均有各自的集中分布带,而且国Ⅰm值可反映出分选性的好坏顺序,即浊流→颗粒流→碎屑流分选依次变差。根据本区可靠的地质记录可以得到如下认识:①碎屑流、浊流等不同类型重力流在运动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或部分转化;②粗粒浊积岩中出现中~大型交错层是不奇怪的,这与粒径大小对床沙形体的控制作用有关;③浅水碳酸盐碎屑流沉积的保存潜能大得足以使其留在地质记录中。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63
页数:3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十万大山盆地北缘早三叠世碳酸盐重力流及其地质意义 [J].
高振中 ;
刘怀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1) :53-65+134
[2]  
地史学教程.[M].王鸿祯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80,
[3]  
陆源碎屑沉积环境.[M].[德]赖内克;[印度]辛格 著;陈昌明;李继亮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