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构建——恢复生态学的新视点

被引:11
作者
黄春晖
高峻
不详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2] 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生态改进; 生态构建;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该文结合对恢复生态学的前沿认识,分析目前恢复生态学方面存在的争议,提出把生态构建作为恢复生态学的新视点,并通过对生态构建和生态恢复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原貌或其原先功能的再现,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时间、空间及社会的发展已不允许它恢复到原始状态,一个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在对其恢复的过程中,更多表现出生态的改进和构建,它强调了参考条件,生态系统结构的因子;而生态恢复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结果。2)生态构建不仅适合于受损的生态系统,而且适合于一个退化的生态系统。3)生态恢复强调与人类无关的生态系统的复原,其社会意义不明确;生态构建强调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有意识地进行恢复,有明确的社会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92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景观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J].
李明辉 ;
彭少麟 ;
申卫军 ;
林永标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22-1628
[2]   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 [J].
彭少麟 ;
陆宏芳 .
生态学报, 2003, (07) :1249-1257
[3]   恢复生态学 [J].
谢运球 .
中国岩溶, 2003, (01) :28-34
[4]   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 [J].
关文彬 ;
谢春华 ;
马克明 ;
牛健植 ;
赵玉涛 ;
汪西林 .
生态学报, 2003, (01) :64-73
[5]   生态恢复工程系统集成原理的一些理论分析 [J].
胡聃 ;
奚增均 .
生态学报, 2002, (06) :866-877
[6]   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观点 [J].
刘照光 ;
包维楷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6) :31-35
[7]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 [J].
彭少麟 .
中国基础科学, 2001, (03) :20-26
[8]   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刘庆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1) :44-48
[9]   关于生态恢复几个问题的讨论 [J].
丁运华 .
中国沙漠, 2000, (03) :110-113
[10]   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J].
赵平 ;
彭少麟 ;
张经炜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