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

被引:31
作者
吕晓霞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詹天荣
李宁
高学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岛,,青岛,,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青岛,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氮; 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成岩作用; 北黄海沉积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对北黄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 ,北黄海沉积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细粒度组分 ,其结构和性质直接影响着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形态、含量与分布 ,使自然粒度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垂向分布与细粒度组分中各形态氮的分布非常相近。在氮的早期成岩过程中 ,粒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沉积物的粒度越细 ,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分解速率越小 ,即细粒度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分解矿化速率最小 ,易于富集有机氮。对于不同站位的沉积物来说 ,因其沉积速率的差异 ,致使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有很大差异 ,沉积速率越大 ,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越大 ,在沉积速率最大的 C4站位 ,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渤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在循环中的作用 [J].
马红波 ;
宋金明 ;
吕晓霞 ;
袁华茂 .
地球化学, 2003, (01) :48-54
[2]   黄、渤海泥质沉积区现代沉积速率 [J].
李凤业 ;
高抒 ;
贾建军 ;
赵一阳 .
海洋与湖沼, 2002, (04) :364-369
[3]   海洋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氮、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学 [J].
孙云明 ;
宋金明 .
地质论评, 2001, (05) :527-534
[5]   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王金土 .
地球化学, 1990, (01) :44-53
[6]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S]. 1998
[7]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化学[M]. 海洋出版社 , 宋金明著, 1997
[8]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集[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洪华生 编, 1994
[9]  
黄海地质[M]. 海洋出版社 , 秦蕴珊等主编, 1989
[10]  
Sediment grain size effect on benthic microalgal biomass in shallow aquatic ecosystems[J] . L. B. Cahoon,J. E. Nearhoof,C. L. Tilton.Estuaries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