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种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14
作者
李芳东 [1 ]
袁德义 [2 ]
莫文娟 [2 ]
乔杰 [1 ]
李荣幸 [1 ]
邹锋 [2 ]
袁军 [3 ]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经济林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3]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白花泡桐; 遗传多样性; 遗传变异; 聚类分析;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1.07.033
中图分类号
S792.43 [泡桐];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利用ISSR技术对白花泡桐38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95个条带,其中88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92.63%;在物种水平上,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在32.63%(江西抚州)56.84%(广西梧州和江西九江)之间,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47.16%,不同种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391 0、0.242 4、0.376 5,均表明种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种源遗传分化系数(GGst)为0.353 9,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35.39%,表明种源间出现遗传分化,种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的个体间。遗传一致度在0.39~0.82之间,就反映出白花泡桐种源的遗传基础较宽,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其中贵州省凯里市和广西省柳州市种源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一致度为0.82,湖南省衡阳市与浙江省诸暨市、贵州省镇宁县种源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一致度为0.39。UPGMA法聚类分析将38个种源分为三组。研究还表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濒危植物连香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J].
王静 ;
张小平 ;
李文良 ;
王磊 ;
吴建勋 ;
陈一锟 .
植物研究, 2010, 30 (02) :208-214
[2]  
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李晓强,张培芬,段文达,张德莉,李冲.中药材. 2009(08)
[3]   毛红椿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J].
刘军 ;
陈益泰 ;
姜景民 ;
何贵平 ;
余国民 .
林业科学研究 , 2009, (01) :37-41
[4]   白花泡桐无性系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J].
叶金山 ;
胡伟华 ;
谢青 ;
孟伟 ;
杨文萍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5) :74-78
[5]   朱砂根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J].
袁德义 ;
何小勇 ;
莫文娟 ;
练发良 ;
张琳 .
浙江林业科技, 2008, (04) :60-62
[6]   木荷种群在演替系列群落中的遗传多样性 [J].
丁丽亚 ;
金则新 ;
李钧敏 .
植物研究, 2008, (03) :325-329
[7]   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J].
郭春芳 ;
唐玉海 ;
孙云 ;
陈常颂 ;
陈荣冰 ;
张木清 .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02) :181-186
[8]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J].
范国强 ;
曹艳春 ;
赵振利 ;
杨志清 .
林业科学, 2007, (04) :31-35+143
[9]   白花泡桐叶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诱导与培养 [J].
曲金柱 ;
崔波 ;
马杰 ;
张仙云 ;
范春丽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407-410
[10]   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关系 [J].
刘震 ;
耿晓东 ;
秦素玲 ;
蒋建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5)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