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案例适用技术的国际比较

被引:9
作者
雷磊 [1 ]
牛利冉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2] 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指导性案例; 适用技术; 判例的识别; 法律推理;
D O I
10.15944/j.cnki.33-1010/d.2018.01.013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构建中国指导性案例的适用技术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在普通法系国家,法官裁判过程大致为:先利用判例检索系统寻找判决先例作为基点,然后运用归纳推理确定先例的判决理由,运用类比推理比较先例与待决案件的相似性,最后运用演绎推理得出判决结果。大陆法系的判例制度产生于辅助成文法统一适用的需要。在德国,多是通过查找法院的判例集中的引导词来识别判例,适用基本上并没有脱离演绎推理的论证方式。我国的指导性案例在适用上既要比较案件事实,又设置有裁判要点,从而显现出与两大法系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指导性案例适用技术可以被模式化建构为四个阶段,即查找可参照适用的指导性案例、进行相似性判断、运用排除规则进行检验和适用裁判要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像法律人那样思考.[M].弗里德里克·肖尔.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2]  
德国法研究导论.[M].范剑虹; 李翀;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3]  
寻找新民法.[M].苏永钦;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英国法中的先例.[M].(英) 克罗斯 (Cross;R.) ; (英) 哈里斯 (Harris;J.W.)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法律推理与政治冲突.[M].[美]凯斯·R.孙斯坦著;金朝武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
[6]   德国判例结构特征对中国指导性案例的启示 [J].
高尚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5) :98-103
[7]   民法的积累、选择与创新 [J].
苏永钦 .
比较法研究, 2006, (02)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