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相沉积盆地、古老结晶基底与东北地区深层潜在油气藏

被引:20
作者
滕吉文 [1 ]
田有 [1 ]
刘财 [2 ]
韩立国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双相沉积盆地; 古老变质岩基底; 第二深度空间; 深层潜在油气藏; 地球物理勘探;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4.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我国双相沉积盆地与东北地域深部岩性地层潜在油气的必然前景,故必须把握全区沉积建造、结晶基底的起伏,火山岩分布和油、气盆地在浅部与深部不同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别要在新的理念导向下,突破已有框架,重新进行油气远景的剖析和区划,深化认识油气形成和储集空间展布的深层动力过程。为此,揭示不同构造地域"透明"沉积建造、古老结晶基底和壳、幔深层动力学响应,必将成为我国在深部发现大型和超大型潜在油气藏的关键所在。通过国内外油气能源分布状况的研究指出,中国在多元共享世界能源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土并强化安全、可靠与可持续供给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在剖析和研究我国沉积盆地中油气储层、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基点上发现,在沉积盆地地域陆相地层下面仍普遍存在着海相地层,即盆地应为双相沉积盆地(陆相+海相);基底不应专指中、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底部,而应为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即结晶地壳的顶部。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对几个双相沉积盆地层序实例的分析提出:我国油气能源勘探在深部尚具有广阔的空间;在我国东北地域应全面进行双相沉积建造、火山岩分布、古老结晶基底的高精度探查;油气和沉积盆地形成的深层过程、动力学响应乃东北大庆、吉林等油气田及深部和周边地域发现新的油气藏、大幅度提升油气藏深部潜在空间的必须。基于双相沉积盆地和古老变质岩基底的研究,对在东北地域查明双相沉积建造、古老结晶基底、火山岩分布和第二深度空间(5 000~10 000 m)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与整体规划提出了布署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5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70 条
  • [1]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形势.[M].傅庆云;张迎新;刘伟等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 [2] 中国含油气系统基本特征与评价方法.[M].赵文智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 [3]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M].滕吉文编著;.地震出版社.2003,
  • [4] 中国新构造运动概论.[M].李祥根著;.地震出版社.2003,
  • [5] 中国海相石油地质与叠合含油气盆地.[M].赵文智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 [6] 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M].张抗等著;.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 [7] 燕山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M].崔盛芹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 [8] 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M].王安建等著;.地震出版社.2002,
  • [9] 上扬子台地晚二叠世生物礁相地质.[M].朱同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 [10]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
    赵文智
    邹才能
    冯志强
    胡素云
    张研
    李明
    王玉华
    杨涛
    杨辉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2) : 129 -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