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二次冰消期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δ13C值快速负偏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18
作者
卢苗安
马宗晋
陈木宏
隋淑珍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5] 广州
关键词
倒数第二次冰消期; δ13C值; 负偏; 甲烷; 天然气水合物; 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南海地区NS93- 5柱样在倒数第二次冰消期出现浮游有孔虫壳体δ13C值快速负偏 (幅度达 1 .7‰ ) ,来自世界各大洋的深海记录和来自北美洲、欧洲、中国等地的陆相记录均指示当时存在大体同步的δ13C值变化表明 :倒数第二次冰消期时存在一次全球尺度的δ13C值快速负偏事件 ,δ13C值在约 0 .1 31MaB .P .达到负偏极值 ,其负偏幅度多在 0 .5‰~ 1‰ ,局部地区负偏幅度 >2‰。当时δ 1 3C值的变化呈突然快速负偏、而后指数曲线状缓慢回返 ,而且δ 1 3C值的突然快速负偏对应大气甲烷浓度快速增加、全球快速升温及冰盖开始快速消融等特点 ,表明大洋环流格局的变化引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突然失稳分解并释放大量甲烷可能是其直接成因 ,释放地点推测是在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49 / 3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黔桂地区最近16万年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气候事件 [J].
覃嘉铭 ;
袁道先 ;
林玉石 ;
张美良 .
地学前缘, 2001, (01) :99-105
[2]   南海南部近20万年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关系 [J].
陈木宏 ;
涂霞 ;
郑范 ;
颜文 ;
汤贤赞 ;
陆钧 ;
王保贵 ;
卢苗安 .
科学通报, 2000, (05) :542-548
[3]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古生产力演变研究 [J].
丁旋,方念乔,万晓樵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3) :52-61
[4]   蚀变珊瑚的氧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探讨——以“南永一井”为例 [J].
韦刚健 ;
于津生 ;
桂训唐 ;
虞福基 ;
陈毓蔚 ;
刘德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5) :448-452
[5]   黄土碳酸盐中古气候变化的同位素记录 [J].
韩家懋 ;
姜文英 ;
刘东生 ;
吕厚远 ;
郭正堂 ;
吴乃琴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399-404
[6]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during deglaciation: the coral reef hypothesis[J] . W. H. Berger.Naturwissenschaften . 1982 (2)
[7]  
Effect of vegetation on an ice-age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 .2 Crowley T J,Baum S K.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