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中、新生界的流体压力结构和油气成藏机制
被引:35
作者
:
周兴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周兴熙
机构
: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来源
:
地学前缘
|
2001年
/ 04期
关键词
:
库车油气系统;
流体压力;
压力结构;
成藏机制;
封存箱;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库车油气系统中、新生界流体压力纵向结构可分为台阶式、中凸式、均斜式 3种类型。平面分布可分两个带 3个区 :北带主要是台阶式压力结构分布区 ,南带的大部分是中凸式压力结构分布区 ,南带的南缘为均斜式压力结构分布区 ,构成不同类型的封存箱。这种压力结构分异主要是喜玛拉雅晚期 ( 5Ma)天山向南强烈推挤造成的 ;喜玛拉雅早期 ,整个油气系统压力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深浅层基本为正常压力 ,也即均为均斜式压力结构分布区。喜玛拉雅早、晚期的流体压力封存箱规模不等 ,油气运聚的环境不同 ,因而不同时期、不同地带具有各不相同的油气成藏机制。初步可概括为 3种机制和 3种成藏模式 :早期封存箱内成藏机制———牙哈模式 ;晚期封存箱内成藏机制———克拉苏模式 ;封存箱外成藏机制———大宛齐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库车油气系统成藏作用与成藏模式
[J].
周兴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兴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8
-10+107
[2]
库车坳陷第三系盐膏质盖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周兴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周兴熙
.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57
-63
[3]
超压盆地与油气分布[M]. 地质出版社 , 马启富等编著, 2000
[4]
压实与流体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真柄钦次著, 1981
←
1
→
共 4 条
[1]
库车油气系统成藏作用与成藏模式
[J].
周兴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兴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8
-10+107
[2]
库车坳陷第三系盐膏质盖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周兴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周兴熙
.
古地理学报,
2000,
(04)
:57
-63
[3]
超压盆地与油气分布[M]. 地质出版社 , 马启富等编著, 2000
[4]
压实与流体运移[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真柄钦次著, 198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