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中H2O和K的深循环:对碰撞后富钾岩浆成因研究的启示

被引:6
作者
朱永峰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钾循环; 俯冲带; 富钾岩浆; 超高压单斜辉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俯冲过程中形成的超高压单斜辉石 (>5GPa)含一定量的H2 O和K2 O ,它因此能把地球浅部的水和钾携带到地幔深处。超高压单斜辉石在折返过程中以两种方式释放其中的H2 O和K2 O :(1)在低温环境下进入与单斜辉石共生的出溶矿物相如金云母、角闪石、多硅白云母、钾长石等 ;(2 )当温度足够高到发生部分熔融时 ,H2 O和K2 O将进入熔体相 ,形成富钾岩浆。超高压变质岩石能不能在其折返过程中产生部分熔融主要取决于折返的 p T轨迹。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熔体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质岩的部分熔融程度。虽然经受 p <5GPa变质作用的榴辉岩通过极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也有可能形成富钾熔体 ,但由于这类榴辉岩所能携带的K2 O和H2 O相对比较少 ,因此不可能产生大规模富钾熔体 ,但可能形成相对富Na的岩浆。超高压单斜辉石 (>5GPa)部分熔融产生的富钾岩浆可以解释碰撞后富钾岩浆的成因 ,这种富钾岩浆的形成深度一般较大 (位于~ 10 0km的地幔 )。而绿辉石部分熔融形成相对富钠熔体的深度相对较浅。从单斜辉石中释放出来的H2 O和K2 O能够合理地解释大陆碰撞后富钾岩浆的成因 ,通过俯冲板片折返过程的脱水和取钾反应 ,俯冲和折返过程与碰撞后岩浆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安徽庐枞中生代富钾火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J].
刘洪 ;
邱检生 ;
罗清华 ;
徐夕生 ;
凌文黎 ;
王德滋 .
地球化学, 2002, (02) :129-140
[2]   青藏高原北羌塘榴辉岩质下地壳及富集型地幔源区——来自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J].
赖绍聪 ;
刘池阳 .
岩石学报, 2001, (03) :459-468
[3]  
Multiple mantle metasomatism in central southern Italy: Geochemical effects, timing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2 PECCERILLO A. Geology . 1999
[4]  
Carbon recycled into deep Earth:evidencefrom dolomite dissociation in subduction-zone rocks .2 Zhu Y F,Ogasawara Y. Geology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