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菜缢管蚜抗药性监测及其生化机制

被引:10
作者
陈根
吴刚
机构
[1]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
[2]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福州
[3] 福建福州
关键词
菜缢管蚜; 抗药性; 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81.4 [];
学科分类号
090403 ;
摘要
与网室相对敏感种群相比,福州市建新和闽侯县上街田间菜缢管蚜种群对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已产生高抗性,对甲胺磷、毒死蜱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达到36.3-56.5倍,对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则高达93-130倍;对吡虫啉的抗性为中等水平(20.0-21.4倍);对丁硫克百威相对较敏感,仅产生7.0-9.0倍的低抗性.总酯酶个体活性分布频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田间和网室种群总酯酶个体活性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建新和上街田间种群个体总酯酶活性显著高于网室种群,分别是网室种群的1.81和2.01倍.网室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双分子速度常数(K)值分别为建新田间种群的12.1和7.5倍,为上街田间种群的11.1和9.0倍.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福州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抗性监测 [J].
周先治 ;
吴刚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158-161
[2]   甜菜夜蛾抗药性监测及机理 [J].
兰亦全 ;
赵士熙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26-29
[3]   温度对几种害虫和寄生蜂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 [J].
吴刚 ;
林勇文 ;
江树人 .
农药学学报, 2003, (04) :85-87
[4]   小菜蛾抗性稳定性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 [J].
吴刚 ;
尤民生 ;
赵士熙 .
农药学学报, 2001, (01) :83-86
[5]   卫青萝卜病毒病生态防治技术研究 [J].
杨崇实 ;
赵士敏 ;
王万立 ;
朱海英 .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02) :111-114
[6]   应用酶标仪动力学方法监测棉蚜的抗药性 [J].
高希武 ;
胡熳华 ;
郑炳宗 .
昆虫知识, 1998, (01) :17-19
[7]   菜缢管蚜对12种杀虫剂的交互抗药性测定 [J].
芮昌辉 ;
赵永巧 ;
范贤林 ;
魏岑 .
植物保护, 1996, (01) :27-28
[8]   广东不同地区萝卜蚜抗药性研究 [J].
邓政炎,侯任环,黄炳球,莫蒙异,吴建辉,吴争先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2) :61-66
[9]   镶嵌式交替防治对菜蚜抗性演化的影响 [J].
唐振华,韩启发,庄佩君 .
昆虫学报, 1994, (01) :25-30
[10]   上海地区菜缢管蚜对有机磷的抗药性及其生化检测 [J].
唐振华 ;
庄佩君 ;
韩启发 ;
黎云根 .
植物保护学报, 1988, (01) :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