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继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以高速钢珠射击兔后肢,伤后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海水浸泡和单致伤组。将浸泡组(14只)兔浸泡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30分钟,于伤前及伤后3,6,12,24小时分别切取距伤道壁0.5cm(A区)、1.5cm(B区)、2.5cm(C区)处组织,测定Na+-K+-ATPas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单致伤组(10只)除不浸泡外,处理同海水浸泡组。结果海水浸泡组各区骨骼肌组织Na+-K+-ATPase活性、ATP含量均呈伤后3小时较伤前明显下降(P<0.01),6~12小时回升,24小时再次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为A区>B区>C区。MDA含量与Na+-K+-ATPase活性变化呈负相关(r=-0.77P<0.01)。单致伤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同海水浸泡组,但变化幅度小。结论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可加剧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过氧化脂质反应,抑制抗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膜酶活性下降,加剧继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