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借鉴:公诉案件被害人当事人制度研究

被引:1
作者
兰跃军
机构
[1]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诉案件; 被害人; 当事人; 德国附带诉讼; 刑事第三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确立为公诉案件当事人,被害人与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原告”履行控诉职能,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德国附带诉讼制度允许被害人作为附带诉讼的原告人而非公诉案件本身的当事人参加公诉,具有合理性。我国应借鉴德国的做法,增设刑事第三人制度,让被害人作为刑事第三人参加诉讼,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从而有效解决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参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德国的选择辩护人制度及其借鉴 [J].
孙孝福 ;
兰耀军 .
法学评论, 2004, (06) :123-128
[2]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法律地位之研讨 [J].
周国均 ;
宗克华 .
河北法学, 2003, (01) :40-47
[3]   关于两类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的研究 [J].
姚莉 .
中国法学, 1999, (02) :129-136
[4]  
刑事诉讼法.[M].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德国刑事诉讼程序.[M].(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M].樊崇义等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7]  
刑事被害人问题研究.[M].杨正万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8]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龙宗智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