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分离鉴定技术近况

被引:2
作者
李景学
刘齐家
机构
[1]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2]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济南
[3] 济南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杆菌; SMAC; 噬菌体型; H7; EHEC)O; 胶乳凝集试验; 山梨醇; 多元醇; 琼脂; 菌落; 多粘菌素; 多肽; 质粒; 基因载体; 抗原; 近况; 分离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自40年代发现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能引起婴儿流行性腹泻,并名之为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后,又相继发现了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ler—otoxigenic E.coli,ET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近10年来又发现了两类与人类腹泻有关的大肠杆菌:(1)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 E.coli,EAEC)。这类大肠杆菌能粘附到Hep—2细胞上,并依其粘附方式分为2种,即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1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