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型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15
作者
童继平
吴跃进
吴敬德
刘贵富
郑乐娅
余增亮
机构
[1] 农业部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基因; 遗传; 育种;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1.04.015
中图分类号
S511.220.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粳杂交组合“M90 5 6× R80 18选”的 F6 选种圃中 ,发现半矮秆突变单株。以纯合半矮秆单株为父、母本 ,与稳定野生型高秆单株进行正、反杂交。种植 P1 、P2 、F1 、F2 世代群体。结果表明 F1 植株与半矮秆亲本基本相同 ,仍然表现半矮秆。说明该半矮秆突变材料的矮生性表达为显性 ,无细胞质效应。 F2 群体植株株高性状发生分离 ,其分离比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模式 ,说明该半矮秆材料的矮生性表达受一对核基因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稻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 [J].
万平 ;
阮洪家 .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03) :11-13+17
[2]   水稻显性矮秆遗传研究──Ⅰ.关于KL908的矮生性遗传的性质 [J].
朱立宏,赖桂贤,滕友仁,周傲南,王浩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1-8
[3]   水稻显矮资源——粳D1半矮生性的遗传分析 [J].
黄国寿 ;
周开达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1) :93-97
[4]   四个云南矮秆稻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J].
林鸿宣 ;
闵绍楷 ;
熊振民 ;
俞桂林 ;
陈勇 ;
杨素勋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1) :55-59
[5]   一种籼稻新矮源的分离和遗传鉴定 [J].
顾铭洪 ;
潘学彪 ;
李欣 ;
董桂春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1) :33-40
[6]   籼稻矮秆遗传及其利用 [J].
朱立宏 ;
顾铭洪 ;
薛元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0, (02) :1-7
[7]   选育早熟矮稈水稻类型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J].
申宗坦 ;
吕子同 ;
李壬生 .
作物学报, 1965, (04) :391-402
[8]  
水稻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闵绍楷等主编, 1996
[9]  
The semidwarf gene, sd-1, of rice ( Oryza sativa L.). I. Linkage with the esterase locus, Estl-2[J] . Y. G. Cho,M. Y. Eun,Y. K. Kim,T. Y. Chung,Y. A. Cha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1)
[10]  
RFLP tagging of a new semidwarfing gene in rice[J] . C. Z. Liang,M. H. Gu,X. B. Pan,G. H. Liang,L. H. Zhu.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