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人工育苗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实验生态组
[2] 山东省烟台地区海水养殖试验场
关键词
人工育苗; 保苗率; 贻贝养殖; 贝类养殖; 附苗; 眼点幼虫; 采苗; 壳长; 育苗池; 面盘幼虫; 人工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贻贝养殖事业又获得了迅速发展。根据生产需要,我们开展了人工育苗的研究工作。现已能在容积3.2米的水泥池中育出420万个苗,平均100万个/米水体以上,在烟台沿岸移至海上养育的保苗率约为60%,显示了人工育苗向生产过渡的可能性。育苗条件为:前期喂褐指藻,平均每日约8000个细胞/毫升池水;后期喂扁藻,约6000个细胞/毫升池水;水温11.0—17.5℃;海水通过细沙过泸,每天换水量前期约为培育总水体的10%,后期约15—40%;光强在100米烛以下。受精卵经两次水洗后,在1250粒/毫升水体密度情况下发育至担轮幼虫期,以23个/毫升池水的密度投入池中,至21天开始出现眼点幼虫,29天开始附苗,41天附苗结束。根据面盘幼虫有游向育苗池表层及降至底部的特性,特设计了管形换水器,将它平悬于池水的中下层排水。用煮沸和浸泡过的棕绳帘做采苗器,有利于幼虫的附着。人工苗附着后有逐渐上移的行为,因此采苗后的苗帘应按时倒置,以免幼苗过度集中。开始附苗后20—30天为采苗帘移到海上养育的适宜时间,再经1—2个月便可分苗养殖。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紫贻贝幼虫、幼苗生活习性的观察 [J].
张福绥 .
动物学杂志, 1963, (03) :129-132
[2]  
中国经济动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张玺等编著, 1962
[3]  
海带养殖学[M]. 科学出版社 , 曾呈奎,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