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FLP技术分析四川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25
作者
陈良华
胡庭兴
张帆
李国和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核桃; 铁核桃; AFLP; 遗传多样性; 种群; 遗传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4.1 [核桃(胡桃)];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运用EcoRⅠ/MseⅠ双酶切组合,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E32/M48、E33/M61、E35/M61、E33/M62分别对四川省3个野生核桃(Juglansregia)种群和1个野生铁核桃(J.sigillata)种群共46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居群遗传结构分析及种属关系探讨。结果表明:1)共扩增出244个遗传位点,其中146个多态位点,多态率为59.84%;核桃群体组和铁核桃群体的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55.33%和52.05%,两个物种遗传多态性水平相当;核桃群体组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s基因多样度H、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3229、0.1908和0.2863,而铁核桃群体分别为1.3399、0.1961和0.2898,铁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核桃群体。2)群体间特异带及群体间共有带占总扩增带数的15.16%,其中铁核桃群体特异谱带最多,群体特异谱带揭示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及相似性。3)Shannon信息指数(I)、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核桃遗传多样性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分布分别为14.36%和85.64%、12.6%和87.4%、11.07%和88.93%,表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核桃群体组与铁核桃群体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组内,组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9.35%,两者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935,与AMOVA分析结果一致。4)4个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在0.0382~0.0692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9332~0.9625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运用Nei’s遗传一致度对供试种群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表明核桃的3个群体优先聚类,大渡河流域群体与甘南地区群体聚类最近。AFLP所检测出的结果既是核桃与铁核桃生物学特性的反映,又是其各自生态学特性的反映,该研究结果对核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362 / 137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云南主要核桃品种的ISSR分子鉴别 [J].
陈少瑜 ;
杨恩 ;
习学良 ;
范志远 ;
张雨 .
经济林研究, 2006, (04) :41-45
[2]   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J].
郭传友 ;
黄坚钦 ;
王正加 ;
方炎明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 :12-17
[3]   微卫星DNA在核桃属近缘种同源性分析上的应用 [J].
郝艳宾 ;
肖永强 ;
齐建勋 ;
齐实 ;
程丽莉 .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 (03) :1-4
[4]   板栗品种资源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J].
周连第 ;
兰彦平 ;
韩振海 .
华北农学报, 2006, (03) :81-85
[5]   大别山山核桃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J].
王正加 ;
黄有军 ;
郭传友 ;
黄坚钦 ;
王华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3) :534-538
[6]   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J].
孙庆磊 ;
梁月荣 ;
丁兆堂 ;
陆建良 .
茶叶, 2004, (04) :203-206
[7]   适于AFLP分析的核桃幼叶DNA提取方法 [J].
陈静 ;
王文江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6) :44-47
[8]   核桃早实性状相关联的RAPD标记 [J].
王国安 ;
张虎平 ;
虎海防 ;
牛建新 ;
马兵钢 .
果树学报, 2004, (05) :485-487
[9]   四川省核桃的品质生态区划 [J].
赵安玖 ;
肖千文 ;
胡庭兴 .
经济林研究, 2004, (02) :1-4
[10]   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时的玉米群体取样策略研究 [J].
黎裕 ;
王天宇 ;
田松杰 ;
石云素 ;
宋燕春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4) :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