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被引:13
作者
黄少燕 [1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2] 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红壤侵蚀退化地; 生态恢复措施;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长汀县河田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红壤侵蚀退化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6种生态恢复措施之后,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较对照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乔灌草混交、生态果园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效果最好,条沟+草灌措施对提高全磷的效果较好;条沟+草灌措施和施肥治理措施对提高土壤全钾含量有一定效果;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大小顺序为:乔灌草混交>条沟+草灌>生态果园>全坡面播草>封禁>施肥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47 +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Ⅲ.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J].
孙波 ;
赵其国 ;
张桃林 ;
俞慎 .
土壤, 1997, (05) :225-234
[2]   长汀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 [J].
王维明 ;
陈明华 ;
林敬兰 ;
吴清泉 ;
钟炳林 ;
岳辉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4) :73-77
[3]  
张辉编著.土壤环境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4]   福建长汀河田土壤侵蚀的研究 Ⅰ.河田土壤侵蚀因素的调查研究 [J].
卢程隆 ;
杨人群 ;
李时槃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1, (02) :39-48
[5]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J].
莫江明 ;
SandraBrown ;
彭少麟 ;
孔国辉 ;
张德强 ;
张佑昌 .
生态学报, 2002, (09) :1407-1413
[6]   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J].
孙波 ;
赵其国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2) :24-34
[7]  
Fu B J,Chen L D,Ma K M.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YangJuanGou catch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 . 1999
[8]   我国红壤的退化问题 [J].
赵其国 .
土壤, 1995, (06) :281-285
[9]   多年连续覆草对果园土壤的综合效应研究 [J].
姚胜蕊 ;
薛炳烨 .
落叶果树, 1998, (03) :3-4
[10]  
杨学震,钟炳林,谢小东等编著.丘陵红壤的土壤侵蚀与治理[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