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倒退溶解模式的化学热力学基础——与CO2有关的溶解介质

被引:25
作者
黄思静
黄可可
张雪花
刘丽红
钟倩倩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倒退溶解模式; 化学热力学; 碳酸盐储层; 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 CO2;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岩占据了油气储层的"半壁江山",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储集空间的主体,相对浅埋藏条件下碳酸盐矿物更容易溶解的倒退溶解模式在碳酸盐油气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CO2(g)/CO2(aq)/H2CO3/HCO3-/H+/CO32-系统有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包括不溶于水的CO2气体分子(即CO2(g))和溶于水中的CO2(即CO2(aq))之间的平衡反应(CO2(g)CO2(aq))、溶于水中的CO2(即CO2(aq))和碳酸(H2CO3)之间的平衡反应(CO2(aq)+H2O H2CO3)、碳酸(H2CO3)的一级电离反应(H2CO H++HCO3-)和碳酸(H2CO3)的二级电离反应(HCO3-H++CO32-)。同时,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过程,获得了碳酸盐矿物溶解过程中地层中流体的H+离子浓度(或pH值)与pCO2,地层压力和埋藏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埋藏成岩系统中,地层流体温度的降低、地层压力或pCO2的降低以及埋藏深度的变浅,碳酸盐矿物都可能会从饱和状态进入不饱和状态。该结果支持碳酸盐的倒退溶解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碳酸盐成岩作用的研究前沿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J].
黄思静 ;
王春梅 ;
黄培培 ;
邹明亮 ;
王庆东 ;
郜晓勇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10
[2]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 [J].
黄思静 ;
胡作维 ;
邹明亮 ;
冯文立 ;
王春梅 ;
郜晓勇 ;
王庆东 .
沉积学报, 2007, (06) :815-824
[3]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何颋婷 ;
宋蜀筠 .
沉积学报, 2007, (06) :831-839
[4]   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 [J].
马永生 ;
郭彤楼 ;
朱光有 ;
蔡勋育 ;
谢增业 .
科学通报, 2007, (S1) :136-141
[5]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周国源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82-2194
[6]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
[7]   地下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J].
黄思静 ;
侯中健 .
沉积学报, 2001, (02) :224-232
[8]  
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叶大伦, 2002
[9]  
矿物及有关化合物热力学数据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林传仙等 编著, 1985
[10]   Porosity destruction in carbonate platforms [J].
Ehrenberg, SN .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2006, 29 (01) :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