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剪切带的性质和意义

被引:14
作者
张家声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韧性剪切带; 早前寒武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沿郯庐断裂带从大别山东麓经山东中部至辽北吉南的新宾—桦甸地区,暴露的早前寒武纪结晶岩石中存在着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其最大宽度达20km,走向断续延伸近2000km,它们分别在大别、鲁西和新宾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弧形牵引构造。剪切带中不同尺度组构要素的几何学,指示其中曾经发生了一致的大幅度左行位移;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和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一韧性剪切带早期形成于低角闪岩相条件下,并且在抬升和冷却过程中经历了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递进变形。山东中部晚元古代以后的沉积不整合于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之上,中生代未期脆性的郯庐断裂系统追踪并改造了基底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72+485 +4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断裂带中的二相变形与地震成因讨论 [J].
张家声 .
地震地质, 1987, (04) :63-70+105
[2]   华北地台基底弱化带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张家声 ;
劳秋元 .
地震地质, 1987, (01) :1-8
[3]   沂沭断裂带中段基底韧性剪切带 [J].
张家声 .
地震地质, 1983, (02) :11-23+93
[4]   沂沭大陆裂谷的生成与演化 [J].
高维明 ;
李家灵 ;
孙竹友 .
地震地质, 1980, (03) :11-18
[5]   谈谈裂谷 [J].
许志琴 .
地质论评, 1980, (03) :260-264
[6]   郯—庐断裂带巨大的左行平移运动 [J].
徐嘉炜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80, (01) :1-26+127
[7]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ancheng-Lujiang wrench fault system:a major shear system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Pacific Ocean .2 Xu Jiawei,Zhu Guang,Tong Weixing,et al. Tectonophysics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