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的水文地质控气特征

被引:11
作者
李志强 [1 ]
鲜学福 [1 ]
欧成华 [2 ]
郭臣业 [1 ]
机构
[1]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富集; 煤层气; 背斜; 控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P641.4 [矿床水文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沥鼻峡背斜地层含水性、隔水性、地下水流向及其水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了该区地下水的径流特征及其水力联系,并据此研究了该区水文地质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沥鼻峡背斜矿区属断块型背斜水压封闭气藏。本区浅部含水层由大气降水控制,地下水径流活跃,就近排泄,对煤层气基本无影响;中部地层含水性弱,水流滞缓,对煤层气具有顶底板水网络状封闭作用;深部地层含水性弱,水流停滞,对煤层气具有底板水网络封闭作用;断层大多为上部导水、下部阻水的逆断层,上部断层水对煤层气具有压力封堵作用。此外,岩性封闭对煤层气的富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岩溶地区开凿隧道对地下水循环系统的破坏——以重庆市中梁山为例 [J].
罗鉴银 ;
傅瓦利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432-435
[2]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储层水文地质条件 [J].
唐书恒 ;
马彩霞 ;
袁焕章 .
天然气工业, 2003, (01) :32-35+9
[3]   煤层中瓦斯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J].
许江 ;
鲜学福 .
重庆大学学报, 2000, (S1) :15-17
[4]   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水文地质控制作用 [J].
池卫国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3) :3-5
[5]   柳林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区水文地质研究 [J].
池卫国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8, (03) :36-39
[6]  
(苏)切尔诺夫(О.И.Чернов),(苏)罗赞采夫(Е.С.Розанцев)著,宋世钊,于不凡译.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井田的准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7]  
庞渭舟,刘维周编.煤矿水文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