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论争到趋同——第三次国际关系学理辩论的终结

被引:27
作者
秦亚青
机构
[1] 外交学院!北京
关键词
范式间辩论; 不可通约性; 理性主义; 反思主义;
D O I
10.13549/j.cnki.cn11-3959/d.2001.03.002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辨论的初始阶段呈现出范式间论战的特征 ,辩论出现了两个纬度 :理性主义范畴内各学派之间的论战和反思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这些学派在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 ,它们之间的论战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动力。后来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论争逐渐成为第三次辩论的重心 ,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 ,随着这一重心的出现 ,两派理论开始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并终于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学理辩论失去了批判和质疑带来的活力 ,趋同显示了辩论的终结。当然 ,这也为新理论范式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亚历山大·温特(AxexanderWendt)著, 2000
[2]  
科学与社会[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吴晓明著, 1995
[3]  
《国际关系中的进程因素》〔J〕 .2 秦亚青. 中国书评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