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

被引:16
作者
陶栋艳 [1 ]
童昕 [1 ]
冯卡罗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系
关键词
废品村; 城乡结合部; 空间生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非正式就业的集聚地带,提供了底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社会经济桥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品村"——八家和东小口——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力图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揭示这种城市灰色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在描述和记录实体空间变迁过程的基础上,阐释资本运动下不同主体对"废品村"的空间表征产生的影响,以及为空间改善所做的努力,从而构建这一灰色空间的多层次空间意义以及社会—空间相互塑造的机制。结论指出,"垃圾村"是城乡二元割裂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边缘的一种景观呈现,重塑空间需要重视真正的空间使用者的需要,并从公共服务市场建构入手,改变城市废物管理的资本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研究——广州南景村50年的变迁 [J].
周大鸣 ;
高崇 .
社会学研究, 2001, (04) :99-108
[2]   “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 [J].
唐灿 ;
冯小双 .
社会学研究, 2000, (04) :72-85
[3]   城市社区与流动人口聚落的生态关系及其调控——以北京市为例 [J].
刘贵利 ;
顾朝林 .
人文地理, 2000, (02) :24-26+63
[4]   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J].
刘海泳 ;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1999, (06) :497-503
[5]   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J].
邱友良 ;
陈良 .
城市规划, 1999, (04) :18-22+64
[6]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 [J].
顾朝林 ;
陈田 ;
丁金宏 ;
虞蔚 .
地理学报, 1993, (04) :317-328
[7]   简论城市边缘区研究 [J].
顾朝林 ;
熊江波 .
地理研究, 1989, (03) :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