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气的生成演化模式

被引:45
作者
关德师
戚厚发
钱贻伯
张辉
张祥
黄保家
机构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2] 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3] 青海石油管理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生物气,成气模式,成气带,主生气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生物化学作用具有分带性,可分为好氧带、硫酸盐还原带和碳酸盐还原带(产甲烷带),带与带之间有时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各带中具有优势的细菌种群,地质条件及营养类型决定细菌的种类及其活性。生物气的产率随温度升高由小到大,达到一个峰值后又变小,这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生烃高峰;生物气产率范围值应为40~100m3/t有机质;生物气的成气带在温度小于80~85℃范围内,主生气带在25~65℃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