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王爽 [1 ]
孙磊 [1 ]
陈雪丽 [1 ]
谷学佳 [1 ]
李伟群 [1 ]
王晓军 [1 ]
张磊 [1 ]
刘颖 [1 ]
潘亚清 [2 ]
王玉峰 [1 ]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药中心
关键词
施氮量; 玉米产量; 氮素利用率; 硝态氮; 铵态氮;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3.009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残留量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为165 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165 kg.hm-2,产量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过量施氮也并不能增加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因而氮素利用率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无机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因施氮量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0~8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随氮肥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以表层(0~40 cm)硝态氮质量分数最高,中间层(60~80 cm)质量分数最低,100 cm以下土层以施氮量为165 kg.hm-2的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最低,降低了硝态氮淋溶风险;铵态氮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不同的施氮量对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施氮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以165 kg.hm-2(优化施氮量)为最佳氮肥施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小麦-玉米轮作期间不同施肥处理氮素的淋溶形态及数量 [J].
高忠霞 ;
杨学云 ;
周建斌 ;
王祥 ;
王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8) :1624-1632
[2]   不同施肥措施对球茎茴香产量、品质及氮平衡的影响 [J].
吴建新 ;
左强 ;
王甲辰 ;
王殿武 ;
肖强 ;
张琳 ;
邹国元 .
北方园艺, 2010, (10) :15-18
[3]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J].
淮贺举 ;
张海林 ;
蔡万涛 ;
陈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651-2656
[4]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J].
张福锁 ;
王激清 ;
张卫峰 ;
崔振岭 ;
马文奇 ;
陈新平 ;
江荣风 .
土壤学报, 2008, (05) :915-924
[5]   华北平原春玉米季土壤硝态氮动态及氮素矿化的特征 [J].
戴明宏 ;
陶洪斌 ;
王利纳 ;
郭步庆 ;
李梁 ;
王璞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3) :76-81
[6]   土壤中各形态氮与玉米吸氮量关系的研究 [J].
田秀平 ;
薛晶芳 ;
韩晓日 .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7, (01) :9-12
[7]   不同供氮水平对夏玉米养分累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J].
赵营 ;
同延安 ;
赵护兵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5) :622-627
[8]   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J].
马兴华 ;
于振文 ;
梁晓芳 ;
颜红 ;
史桂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630-4634
[9]   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J].
刘学军 ;
巨晓棠 ;
张福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58-462
[10]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桑大志 ;
刘翠莲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12) :1456-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