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均衡与非均衡的转换机制——基于Markov机制转换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2
作者
刘力臻
张见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均衡; 非均衡; 转换机制; Markov机制转换自回归模型;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11.02.047
中图分类号
F224.0 [数量经济学];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9 ; 0201 ; 020105 ;
摘要
通过使用三状态三阶滞后的Markov机制转换自回归模型,笔者分析了1991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我国季度GDP增长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机制问题。研究发现:1991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的中国季度GDP增长可以分为低增长状态、高增长状态和均衡增长状态三种情况;处于低增长状态和均衡增长状态的季度GDP增长率具有振荡收敛于其平均增长率的趋势,而处于高增长状态的季度GDP增长率具有振荡远离其平均增长率的趋势;低增长状态的平均持续期大约为46个季度,高增长状态的平均持续期为1个季度,均衡增长状态的平均持续期大约为3个季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我国经济周期中的应用研究 [J].
唐晓彬 .
统计研究, 2010, 27 (02) :94-99
[2]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与经济政策取向 [J].
刘金全 ;
隋建利 ;
闫超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8) :37-46
[3]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J].
陈浪南 ;
刘宏伟 .
经济研究, 2007, (04) :43-52
[4]   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在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应用 [J].
王建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3) :39-48
[5]   台湾经济增长的周期和前景:一项基于Markov转换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张旭华 .
亚太经济, 2006, (02) :64-67
[6]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阶段性之间关联的非对称性检验——Plucking模型对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 [J].
刘金全 ;
刘志刚 ;
于冬 .
统计研究, 2005, (08) :38-43
[7]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假说和波动性溢出效应检验 [J].
刘金全 ;
王大勇 .
财经研究, 2003, (05) :3-7
[8]   On stability of nonlinear AR processes with Markov switching [J].
Yao, JF ;
Attali, JG .
ADVANCES IN APPLIED PROBABILITY, 2000, 32 (02) :394-407
[9]   Finite-sample properties of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or in autoregressive models with Markov switching [J].
Psaradakis, Z ;
Sola, M .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8, 86 (02) :369-386
[10]  
时间序列分析.[M].(美)詹姆斯D.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著;刘明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