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毒的提纯鉴定和电镜观察

被引:2
作者
林建兴
张性坦
柏慧霞
张帆
赵存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关键词
花叶病毒; 病毒病; SMV; 青豆; 丹东; 病毒传染病; 传染病; 辽宁; 普通花叶病; 大豆芽枯病; 抗性品种; 抗病品种; 电镜观察; 大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危害我国大豆的主要病毒病有三种,即花叶病、芽枯病和矮化病。应用差速离心法成功地从京黄3号、科黄2号和铁丰18号分离出花叶病的病毒;从丹东青豆的杂种中分离出芽枯病毒。花叶病毒颗粒为长而弯曲的线形,平均长度为661.2nm,宽度为13.9nm。芽枯病的病原为球形的烟草环斑病毒、平均直径为29.5nm。花叶病与籽粒褐斑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证明,种子产生斑驳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的。抗病品种的褐斑率明显低于敏感品种。根据病毒病的鉴定结果,京黄3号等感染的花叶病,植株矮化不明显,种子容易生褐斑,称之为典型的普通花叶病(SMV—G);而铁丰18号感染的花叶病,植株矮化明显,籽粒不生褐斑,称之为矮缩型花叶病(SMV—D)。供试品种中抗花叶病最强的品种是科黄3号。丹东青豆的杂种以及日本的宫城白眉和大青豆则是烟草环斑病毒(TRSV)感染的芽枯病。这些品种严重染病,颗粒无收,利用价值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豆病毒病的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J].
张明厚 ;
吕文清 ;
钟兆西 .
植物病理学报, 1980, (02) :113-1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