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劳动”观念的形成:以1890-1924年为中心

被引:12
作者
刘宪阁
机构
[1]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劳动; 传统遗产; 现代转型; 新闻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基于常规史料,对现代中国"劳动"观念之形成进行梳理。发现"劳"字的苦痛与功劳二意,以及孟子劳心劳力与秩序设计的传统思考,为转变提供了知识背景。1890年代前后以陈炽为代表的生产观,以及梁启超论及新民时的生利分利观,则为转型之近代准备。进入20世纪后,新思潮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劳动"观念的形成。其间遇到劳心劳力等传统模式的韧性抵抗,但逐渐形成基于科学思维的脑体分类新描述。在与工作等观念的互动碰撞中,劳动逐渐改变苦痛、卑贱形象,转为快乐、光荣甚至神圣之事,并形成一套新的观念系统,最终融入迈向历史的革命叙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耿化敏, 2015
[2]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琥, 2014
[3]  
作为劳动的传播[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王维佳, 2010
[4]  
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德)李博(WolfgangLippert)著, 2003
[5]  
周礼[M]. 岳麓书社[(西周)姬旦著], 2001
[6]  
陈炽集[M]. 中华书局 , (清)陈炽著, 1997
[7]  
古辞辨[M]. 吉林文史出版社 , 王凤阳著, 1993
[8]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与传播[M]. 湖南人民出版社 , 高军等主编, 1986
[9]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M]. 湖南人民出版社 , 高军等 编, 1984
[10]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胡寄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