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新技术及其采用的仪器设备

被引:3
作者
费庆宇
机构
[1] 电子部五所 广州
关键词
VLSI; 失效定位; 电压衬度; 剖切面; 热载流子效应; 栅氧化层; 表面成分; 失效机理; 失效物理; 金属化层;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力; 光发射显微镜; 热点检测; 俄歇电子能谱仪; 俄歇电子谱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N06 [测试技术及设备];
学科分类号
080901 ;
摘要
<正> 1 引言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技术,由于集成电路的产生和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从80年代初VLSI出现,至今线宽已减到亚微米数量级并有可能继续减小。由于每芯片元件数的急剧增加,线宽和元件尺寸的大幅度减小,主要失效机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分立晶体管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失效机理为:引线键合缺陷、封装缺陷、钠离子沾污、氧化层针孔和金属半导体接触退化等,而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失效机理为:金属化引线电迁移、介质击穿、热载流子注入、ESD损伤和软失效等。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