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发展我国的政策性住房金融

被引:19
作者
刘丽巍 [1 ]
季晓旭 [2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
关键词
宏观审慎; 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 商业性住房金融机构; 住房公积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从宏观审慎监管的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结合新加坡、日本、美国三国的住房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构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在空间维度上,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隔离出易形成风险的贷款对象,分散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在时间维度上,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作为不同于商业性住房金融机构的"非盈利性"机构,可以起到抑制商业性住房机构顺周期性的作用,有利于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针对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特点及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应在宏观审慎框架下构建独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两房”与美国的住宅金融市场——兼论中国保障房融资机制创新 [J].
汪利娜 .
金融评论, 2011, 3 (05) :99-111+126
[2]   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 [J].
白川方明 ;
何乐 .
中国金融, 2010, (04) :29-31
[3]   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制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设想 [J].
殷世波 .
上海金融, 2008, (09) :19-22
[4]  
住房融资体系有效性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韩晓杰, 2012
[5]  
Comparing demand-side and supply-side housing policies: Sub-market and spatial perspectives[J] . George Galster.Housing Studies . 1997 (4)
[6]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关键是什么. 巴曙松. 中国经济时报 . 2010